跳到主要內容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Logo

訊息專區

迎戰下個世代的數位轉型,大學程式教育準備好了!--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成果發表會報導(上篇)

培育跨領域人才運用Coding迎戰數位時代,我們的大學準備好了!在教育部的協助下,全臺灣各大專校院從課程、師資、制度面,致力營造程式教育普及化的學習環境,據統計全國已有七成以上不分科系大學生曾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意味著不論是人文或理工科系,人人有機會選擇適合的程式設計課程,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數位DNA,迎向AI時代的挑戰。

111年7月14日,「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於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總成果發表會,欣喜發布計畫推動四年的豐碩成果。這項計畫緣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經費挹注各校開設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培育非資訊科系大學生也能具備運算思維與基礎程式設計能力,故推動此項計畫來輔助並整合盤點各校需求,目標是分年達成行政院所訂「大專校院學士班修讀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學生比例30%、40%、50%」,也就是全國不分科系大學生需有半數以上修過相關課程,並且在師資、課程、制度等層面能與108課綱之資訊科技教育銜接,讓各領域的學生都能在數位時代中有更多機會發揮才能。

「一開始被當詐騙集團」,四年努力讓程式教育獲認同

在計畫推動之前,全國修習程式設計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比例約為19%(104學年度),自計畫於107學年度推動以來,在各校共同努力之下,於108學年度達標過半的門檻, 110學年度第2學期達到全國72 %大學生都修讀過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在總人數約有90萬人左右的全國大專校院在學學生中,大約64萬的學生已經修習過程式設計,成果令人振奮。

計畫總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李蔡彥教授表示,剛開始執行計畫時,聯繫各校辦理行動諮詢常被拒絕、甚至還被當成詐騙集團,「當時什麼都缺,缺乏教材、缺乏對政策的認同,也缺乏程式教育的信心。」信心與認同不足,一大關鍵是聲音尚未被凝聚共振,「臺灣過去其實沒有非資訊領域的程式設計教師社群。」而後在計畫團隊的協助整合與經營之下,逐漸凝聚起相關教師社群,北中南東舉辦多場交流會,分享教學心得或遇到的困難、制度上的配套措施等,逐漸讓各方的教學創意與能量匯聚並激盪出新的火花。而李蔡彥教授也感慨道,執行過程中遇到最難的一關,其實是學生對於程式設計的學習動機,「但近來透過各種交流與訪談,我們發現各領域的學生逐漸認同學習程式設計是對他們有幫助的,接受度有七至八成,可以感覺到整個大環境對程式學習的風氣與信心已經起來了。」計畫推動四年,正好是一個學生就讀大學的時間,「謝謝大家來參加我們的畢業典禮,但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邁向下一個階段。」

教育部持續挹注資源,肯定計畫團隊及全國大專校院推動程式教育的成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梁學政副司長致詞肯定各校努力的成果,為學生培養起運算思維的關鍵能力,並表示明年即將開始的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中,相當重視學生跨領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人文關懷、解決問題、社會參與等指標,「這些在我們的coding程式學習課程裡,其實都有相當好的發揮與結合。相信學生們在未來面對四周都是數位資訊科技的世界時,能夠以人性關懷的思維,去創造更好的人機協作。」而針對眾所關心的,未來是否會有相關資源繼續挹注此類計畫?梁副司長表示教育部擬繼續委託李蔡彥教授團隊執行另一項提升大學通識教育的中程計畫,希望在現行計畫的基礎與成果之上,繼續幫助資通訊與非資通訊領域的學生涵養科技相關知識與能力。

這一次成果發表會,不只是教育部的成果、不只是計畫團隊的成果、更是全國大專校院程式教育的成果發表會,一如本次大會以萬花筒比喻我國的程式教育,教育部、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學校這三者,就像是組成萬花筒的三片玻璃鏡,讓老師及學生的努力,飛舞成萬花筒中一朵朵盛開的花朵,期待每一次的轉動,萬花筒都能不斷綻放出令人驚豔的美麗圖像。

(紀錄撰文/曾令愉、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