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Logo

訊息專區

從溝通中看見需求,創造跨域教學無限可能--教育部「大學程式設計教學經驗交流會—民生&法律領域」側記

為厚植數位時代的資訊人才,教育部鼓勵大專院校廣開程式設計課程,執行「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尤著重培育非資訊領域學生的運算思維與跨領域之資訊能力。計畫自107年度執行4年來,目前全臺灣已有近70%、逾60萬名大學生修習過程式設計課程,相較於107年度計畫初期的35%,成長幅度翻倍。短短幾年內,非資訊領域學生修習程式課程比例激增,各大專院校開課情形與行政配套漸上軌道,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問題焦點也從如何開課轉向如何精進課程品質。而隨著「108課綱」新一代學子即將進入大學,「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也將於今年夏天完成階段性任務,大專院校的程式教育準備好邁向下一階段了嗎?

跨域教學之路不孤單,教師社群交流經驗共享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執行近4年來,為了不讓教師們孤軍奮鬥,也為了解教師在開課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舉辦數場經驗交流會,邀集相近專業領域的教師參與,安排世界咖啡館分組討論、主題短講及綜合座談等活動,幫助教師了解程式設計課程如何與專業領域課程結合,並期待藉此培養教師社群,日後有更多交流與分享教學經驗的機會。

111年3月22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一日的「大學程式設計教學經驗交流會—民生&法律領域」活動,預計是計畫結束前的倒數第二場交流會。總計畫主持人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李蔡彥教授表示,以往每兩個月就會舉行一次交流會,近一年受疫情影響,改以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互動效果相對受限,因此在疫情趨緩後,決定恢復實體交流會。談到執行計畫近4年,60萬名大學生曾經修習過程式設計,學習成果如何?李老師說:「老實講,大家剛開始學習程式,有些學生有興趣繼續探索,有些可能就停在初階概念。但是這一批都是在108課綱實施之前的學生,他們在大學階段培養運算思維及跨界能力,未來投入產業所產生的影響,想必非常巨大。」

交流會共安排6場主題短講,圍繞民生與法律領域展開,邀請業界及相關領域教師分享自身經驗。首場由東吳大學資料科學系蔡芸琤副教授分享「2021法律科技學暑假營隊」的教學經驗,如何以主題式教學法進行法律科技學實作課程。第二場由七法股份有限公司張韶倚產品經理分享身為法律人如何跨出舒適圈進入科技業,在企業端整合法律與科技解決方案的實務經驗。第三場由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趙茂林助理教授主講,以其「程式設計概論」、「人工智慧概論與應用」等課程為例,分享他與非資訊生的程式設計旅程。第四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邵軒磊副教授分享「法律資料分析」授課經驗,如何由文科生的觀點出發,站在對方的主體學科去思考其學習需求。第五場由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朱志明助理教授主講「旅館寶藏~挖挖哇」,現場以「kahoot!」遊戲炒熱會場氣氛,並分享他如何帶領非電資領域學生透過程式學習,挖掘到旅館評價等實用資料及其分析。第六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蔣宗哲副教授分享其「運動數據分析與程式設計」課程的教學經驗,從一開始發現對於修課學生的預設落差,到如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狀況的教學歷程。蔣老師介紹一個實用性高的「Python 創作分享平台」,這是他作為「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計畫」計畫成員,帶領臺師大學生開發出來的一個能建立測驗題目、檢視學生進度、自動批改作業、讓學生交流彼此的創作思維、互相觀摩作品的平台,歡迎大家來使用。

你的議題也是我的議題,以開放心態啟動更多溝通可能

除了主題短講,為了促進與會者之間的交流討論,計畫團隊規劃「小小世界咖啡館」活動,隨機將與會來賓分組,各組需先形成一個關鍵議題,交由鄰組進行討論,下午時段分享討論結果。計畫團隊表示,「世界咖啡館」一般是讓小組成員流動,但因疫情考量,從人的流動改成議題的流動,希望產生更真實、更有挑戰性的議題,供他組討論,也刺激參與者思考更多元的議題面向及交流解方。

當天現場共形成5個議題,探討範疇由實際的課程設計需求,到人才培育的核心目標,以及面對未來下一階段的教學因應,議題分別為「民生領域程式設計2學分課程,如何設計?」、「如何強化程式設計跨域實務案例」、「非資訊領域的學生應著重於培養哪一種人才:使用者、研發者、介於二者之間的溝通者?」,「如何建立資訊領域與非資訊領域之間溝通的橋樑?遇到的挑戰?」、「針對108課綱首屆大一生,程式設計課程對大學端的衝擊與師資重組,如何因應?」。在熱烈而充實的討論中,不約而同指向「溝通」的重要性──不論是學生對於程式學習的實用需求,或者是教師跨域合作的教學需求,兩個不存在共同語言的領域之間,需要有開放的心態,透過完善的溝通與對話機制方能達成,也提到居中助教或業師角色的重要性。

迎向108課綱新挑戰,重視關鍵能力及素養教育創新應變

活動尾聲,教育部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陳浩科長出席綜合座談。陳科長表示,高教深耕計畫第一期將於今年結束,目前正在規劃第二期方案,其中資訊科技素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塊,並因應108課綱的銜接,在第二期計畫中除資訊科技素養,尚有自主學習、跨領域、人文關懷等幾項關鍵能力,培養學生以更靈活更彈性的思維,迎向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並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觀照時代社會。

現場有老師提問,如果學生有自學程度不一、無法深入學習等淺碟化的情形,如何因應?陳科長回應,資訊科技素養教育包涵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除了知識與技能,養成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態度也是關鍵,現在不少大專院校都推行「微學分」的課程,學生已經有更多元的課程選擇,但也可能會無所適從,因此他鼓勵學校可以加強模組化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化並建立自身所需的學習架構。亦有老師提問,教師在面對程式設計這類跨領域教學時,勢必需要自我進修或尋求其他領域老師共創課程,挑戰與負擔都不小,也有很多老師認為「我是法律系的,為什麼我要去參與設計程式教學的課程?」反之,資訊工程領域的老師要輔導非本科生學習程式設計,也會感到挫折,建議教育部是否可能提供獎勵機制,鼓勵更多老師投入跨域教學?對此,陳科長認為不需要強制每一位老師都要跨領域教學,但對於有心投入的老師,可透過教師社群經營等模式,給予適當的支援,達到跨領域、跨校際之間的協同支持,而教育部也會持續了解師生教與學的需求,相偕前行。

(紀錄整理/曾令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