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吳曼榕
「跨領域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相關應用和服務的構思上可以跳脫一般工程人的思考,可以想到深入這個領域的重要需求,用程式去解決,這件事跨領域學生做得更好。」邁入第二屆的「Coding 101程式設計競賽」鼓勵初學程式設計的非資訊科系學生,運用程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擔任本屆評審團主席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馬尚彬教授指出,跨領域學生的參賽作品不是以程式技術為主,而是運用程式去解決問題,這部分表現得比資訊科系學生更好,是跨領域學習程式設計的優勢。
跨領域學生表達流暢 思考完整
「大家的presentation都表現滿好的,相較純資訊或工程類的學生,其他科系的學生在攤位展示和內容說明上表現得更好。」非資訊科系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專長和能力,在溝通表達和視覺傳達上接受較多訓練,因此在介紹作品時有較突出的表現。
主辦單位逢甲大學薛念林教授也指出,「參賽學生做影片表達作品的能力都滿不錯的,影片的拍攝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有點像是宣傳影片的概念。」和其他強調技術層面的比賽有所不同,這些非資訊科系學生除了製作影片的宣傳能力良好之外,他們更重視使用者需求,以此作為出發點來思考作品。
有些參賽隊伍內的成員來自不同科系,在合作過程中激發出許多創意。擔任評審的國立嘉義大學張宏義教授認為,這次在「Coding 101」比賽中發現「不同領域的人會把作品想得更透徹,做得更完整。」跨領域學生會思考更多面向,如果只專注在技術表現上,反而沒辦法做出可以商業化的作品,所以跨領域的激盪能得到更好的成果。
得獎隊伍展現跨域學習典範 用程式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冠軍隊伍『EATender約食神器』特別讓我驚艷,他們都來自不同科系,而且是第一次學寫程式,可以把程式寫得這麼完整,不管是流暢度跟畫面都是非常完整。」張教授說「EATender約食神器」團隊成員的多元性體現了「Coding 101」鼓勵初學者跨域學習與合作的精神。
亞軍隊伍「迷途的小羔羊」應用程式來檢驗大學生的學習和未來工作之間的關聯,張教授鼓勵大學生針對自己有興趣發展的領域,規劃修習相關課程、補充專業知識,未來職涯才能朝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這種跨領域的學習「也是Coding 101的精神。」
得到專業應用獎的「黃金阿姆斯特朗炫風砲」是另一個將程式與自身科系專業結合的範例,團隊成員為國立中興大學大一學生,還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卻已懂得運用程式簡化物理實驗的測量,加以自動化。他們同時使用C和Python語言,運用程式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評審對於大一新生具備這樣的程度感到意外,難怪能在比賽中擊敗其他高手。
比賽競爭激烈 難免有遺珠之憾
馬教授提到另外兩支雖未獲獎,但卻讓他印象深刻的隊伍。「踩雷終結者」以誇張派簡報方式展現他們的熱情,「不管是之前在開發時去學一些技術來實踐想法,以及對比賽的準備,我們問什麼他們都回答得出來。」馬教授笑說自己的提問一樣維持資工系專業程度,沒有因為這些同學是非資訊科系而手下留情,這些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學生居然都回答得出來,可見得賽前經過相當認真地準備。
提出協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方案的「杉加醫」算是本屆遺珠之憾,馬教授說「一定要提一下這隊,不提對不起他們。」這些長榮大學學生非常認真地去偏鄉田野調查,實際尋找當地需要協助的問題,最後發想出「木瓜訂閱制」的銷售方式。評審肯定他們真的想要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若能將賣點呈現地更好,相信成績會有所提升。
勉勵學生只要用心 人人都可以學習程式設計
馬教授觀察這些跨領域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速度非常快,「現在網路太發達,知識非常普及,只要有心都可以學好程式設計,這是現在學生很大的優勢。」張教授也認為現在網路上資源非常多,只要想學習程式設計,應可以達到一定的目標。他鼓勵大學生即使不是資訊相關科系,都可勇於嘗試用程式解決生活上面的問題,「套句周星馳講的:『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用心勝過於你是哪個科系,只要你願意用心,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是程式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