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項介紹
階段性成果
- 非資訊相關科系學生對於程式設計的認知不深,針對不同領域的學生使用了不同的教材,同時設立線上課程「貓都學得會的商業管理運算思維」與「給非資訊科系學生的軟體工程課程」讓學生以運算思維的角度來思考,並初步了解軟體開發的工程方法,來輔助程式設計的學習。
- 國內外有不少程式語言相關的資源,經盤點彙整後,將其放置於線上供教師與學生根據需求使用,其中包括「線上程式編譯工具」、「線上教育平台」、「遊戲化學習資源」、「線上課程推薦」。
- 建立以 Python 為基礎的線上程式設計環境Codetutor,除了讓學生能直接於線上編輯程式以外,提供 step-by-step 方式,讓學生在開發過程中,逐行了解程式運行的結果,而教師也能建立範例程式與逐行解釋程式碼,同時提供 HTML 與 iframe 方便教師分享與講解範例程式。
- 具有跨領域程式教學經驗的教師較少,教師與助教的培育十分重要,舉辦兩場聯合種子教師培訓,針對教導非資訊相關領域學生的教師進行輔導,並建立線上課程「助教培訓課程」,邀請有相關經驗的助教現身說法分享經驗,讓有意成為助教的學生能體會成為優質助教的方法。
- 針對非資訊科系相關的學生,舉辦Coding 101 程式設計競賽,共 60多個隊伍參賽,學生除了學習程式設計之外,參加競賽活動達到互相觀摩學習的成效。
成果展現
- 圖1: Coding 101 是特別針對非資訊的學生所舉辦的競賽,學生參與踴躍
- 圖2: 2019/10/02第一次聯合種子師資培訓
- 圖3: 2020/05/12-13大學程式設計教學經驗交流會
重點工作
- 精進課程教材:以目前現有的示範課程與教材為基礎進行加深加廣,嘗試增加不同領域及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課程設計,並建立課程地圖,方便教師或學校針對程式設計規劃更有條理的課程。
- 經營教師社群:建立與運算思維、軟體工程相關的社群,凝聚老師們的向心力。跨領域程式設計教學目前仍為少數,透過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的成立,讓老師們交流彼此的教學經驗,也讓各領域教師能有管道找到合適的學習對象,同時針對不同的領域,劃分特定的討論區,並引導有意願的跨領域教師加入團隊。
- 建立作品展示平台:針對學生的程式設計作品,提供適當的平台讓學生在上面展示,除了作為個人的作品集,也可以讓學生能在平台上分享程式設計的作品與創作的心路歷程。
- 舉辦全國性競賽活動:透過競賽活動的舉辦,提高學生對程式設計的學習熱忱,並以競賽方式讓各團隊互相觀摩與交流。
計畫人員
計畫主持人: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薛念林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1996-1999
現職:
逢甲大學/資訊科學系/系主任/218/8-現在
社團法人中華開放教育聯盟/理事長/ 2019/7-現在
臺灣軟體工程學會/理事長/ 2019/7-現在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2018/2-現在
協同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孔令傑副教授
學歷: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博士/2008/8-2012/5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碩士/2005/9-2007/6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士/2001/9-2005/6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2018/8-現在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數位學習中心/組長/2017/11-2018/12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組長/2016/8-2017/10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2012/8-2018/7
專長:
統計學、商管程式設計、資料結構與進階程式設計、線性代數與應用、統計及資料分析、平臺策略與數位經營、企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