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Logo

分項介紹

課程地圖

課程模組

「影音多媒體應用」和「進階應用」由老師視學生背景決定是否使用


課程建議

加入運算思維與計算機概論,幫助學生先進入電腦世界

階段性成果

  • 本計畫使用Processing當課程語言,利用它的Fun Programming特性,使用遊戲為主題,來包裝整體課程。
  • 拍攝MOOCs課程影片,以貼近學生的講述方式,讓上課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並將課程影片「最小單元化」,讓學生能更清楚不同段落的重點,快速找出盲點所在。
  • 規劃練習題目,分成回家練習題目以及上課實作題目。回家練習題目的難易度較低,希望學生在看完影片之後也能動手自己完成。上課實作題目難度較高且多為題組題,目的是希望教師能在上課的時候帶領學生完成題目。
  • 製作電子書,以課程影片為骨架,使用另一種方式說明程式邏輯,淺白的角度說明與解釋,給予學生不同的角度學習程式語言,為課程影片的補充教材。
  • 製作延伸教材,可使用於微課程或工作坊,也可作為課程前的示範作品,讓教師們能融合自身擅長領域來進行授課,提供的教材分別為:純粹Processing的教材、Processing結合Arduino的教材以及Processing、Arduino與3D列印搭配的教材。
  • 製作網站資源,建立Facebook粉絲專頁以及教師專屬社團,以提供給對課程有興趣的教師能有空間進行討論與分享經驗。製作教材導引網站,將製作好的所有教材都放置在網站中,讓教師與學生能方便取用教材。

成果展現

    創意設計工作坊
  • 圖1: 108/05/04 創意設計工作坊
  • 玩電玩,學程式-課程分享暨種子教師招募
  • 圖2: 108/07/23玩電玩,學程式-課程分享暨種子教師招募
  •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成果分享工作坊
  • 圖3: 109/6/1 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成果分享工作坊

重點工作

將以遊戲平台為主要的核心架構,提供快速腦力激盪的模組,使這個平台可以提供PBL的實踐基礎。並將組織教師社群,讓教師間可以彼此分享教案。也將提供產業連結,把產業的問題提供給學界思考。

  • 教材研發:本團隊除了將原教材精簡與製作落地課程外,也將以客製化PBL教材設計為主軸,搜集相關資料外,並設計出相關示範模組,以提供各領域教師們使用。
  • 遊戲平台:建置遊戲化平台,讓學生可將作業繳交至平台,每完成一項作業即可獲得遊戲積分或經驗值,而此於後期會轉換為學生的學期分數。而在作業繳交期限過後學生可觀摩彼此的作業。讓學生可以在平台中獲得樂趣以提升學習動機。
  • 社群建立:結合上一期計畫所建立的教師社群,並主要招募「藝術設計」與「法律」領域對於程式設計或PBL相關有興趣之教師。使成員們能於社群中彼此互動交流,分享授課經驗與教學資訊等,並提升學生的教學品質。
  • 經驗分享與轉移:本團隊期望能透過設計者的自行課程試教的經驗外,也能招募及培訓種子教師,進行可擴展的課程試教。而在試教的過程,經營群體的共同經歷,不僅可了解自己的學生,也可以了解其他學校的學生。透過同儕評鑑進行課室觀摩的做法,本團隊可以有共同的經驗,可以更客觀的提出改進的方向。另透過社群經營,也能將這些經驗留下來,並分享與擴展出去。
  • 外部資源連結:在建立教材研發時,也與其他計畫或相關產業合作,如共同出題規劃模組、舉辦工作坊等活動。讓教師與學生可以除了在課堂中學習外,也可在校外與他人共同學習、合作,並從中瞭解其他計畫、產業會注重的內容,提升自我學習。
  • 企業媒合:本團隊逐步蒐集相關企業名單(如程式、數位等),並連繫邀請企業來進行演講或是詢問是否可進行參訪。透過計畫與企業之間的媒合,除了讓企業能了解學生目前素質,也能讓學生了解企業所注重的不一定是課堂上的知識。

計畫人員介紹

  • 葉正聖教授
  • 協同主持人:銘傳大學資傳系葉正聖助理教授

  • 學歷:

    臺灣大學 / 資訊工程 / 博士 / 1999.9-2005.7

    臺灣大學 / 資訊工程 / 學士 / 1995.9-1999.7

  • 現職:

    銘傳大學 / 資訊傳播工程學系 / 助理教授 / 2007.11-迄今

  • 經歷:

    臺灣大學 / 電資學院 / 博士後研究 / 2005.10-2006.3

  • 專長:

    電腦圖學、虛擬實境、電腦視覺 / 影像處理